全球信息:瓷器鉴定方法_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瓷器鉴定方法,明清瓷器鉴定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资料图】
1、看瓷器造型:
2、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和技术条件,所以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为我们鉴定明清瓷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的造型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掌握器物发展的大致趋势。
3、春秋战国时期的青花瓷原件,多如青铜器,古朴而坚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到细发展;唐代瓷器圆润饱满,显示出优雅的气质;宋代瓷器细长轻盈,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元代器物造型与宋体风格相反,器物高大。
4、看起来又厚又粗糙;明朝对元朝的另一个特点,器皿在古拙造型精美,给人清新美好的感觉;清代造型众多,工艺精湛。
5、看瓷釉:
6、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釉成分和烧制条件的不同,其质地和釉色也不同,这也成为我们鉴定明清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定胎质主要是观察足,无论任何时代的器物都是这样,在足的边缘或口部露出胎,胎身釉面收缩的地方。
7、大多能看出胎儿质量的特点。观察珐琅时,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气泡密度等特征。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生产的黑釉瓷器,由于胎料含铁较多,胎色紫黑色,胎质坚牢。宋代江西吉安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
8、虽然有些种类和釉色与窑口相似,但胎色为米色或青黑色,胎质粗糙疏松,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窑口。
9、即使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胎釉是有差异的。如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洁白油腻,釉色丰满,有橘皮似的凹凸感。
10、釉中有大小不一的釉泡;而明朝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完全不同,薄而亮,不可同日而语。
11、看瓷器工艺:
12、不同的成型工艺,不同的烧制方法,不同的烧制气氛,不同的燃料都会在陶瓷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也成为我们鉴定明清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过烧工艺,烧制的器口边缘不上釉。
13、俗称“芒口”;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分烧技术,烧制的瓷器釉面饱满,底部只留下芝麻状支钉的微小痕迹。这些特点要重点把握。
14、看瓷器图案:
15、瓷器上的装饰图案,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强烈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比如,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多而密,层次多,从两层到三层都有。
16、七八层以上;明朝永乐年间,趋于稀疏。又如中国瓷器装饰中常用的龙纹,时有变化。有的全能,有的软累;有些是壮丽的,有些是衰老的,
17、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参考因素。
18、看看瓷器的颜色:
19、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20、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
21、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22、看瓷器款识:
23、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明清瓷器鉴定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
24、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