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动态 > > 正文

潮声丨杭州书记们组团南下广州深圳 “准一线”向“真一线”学到了什么?

2023-05-10 19:55:01 来源:浙江日报

潮新闻 执笔 张留

“准一线”,向“真一线”学什么?


【资料图】

这个问题,很多城市在找答案,包括不少人公认的“准一线”——杭州。

近日,由杭州市委书记带队,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南下广东考察深圳、广州,杭州各相关部门和13个区县市“一把手”悉数参加。回杭后,杭州市又举行了考察总结会。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超乎一般规格的考察团南下学习,究竟想学什么?潮新闻记者与多位参加考察的领导干部聊了聊。

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华为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考察 法鑫 摄

深圳面积只有杭州八分之一,却成为了中国工业第一市?

“一直以来,杭州就把广州和深圳作为比学赶超的目标。”杭州市发改委主任孔春浩告诉潮新闻记者,广深是杭州最好的“参照系”,三座城市都没有太多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都不可能再走拼土地、拼资源的老路。

不拼土地,不拼资源,拼什么?参加考察的不少领导干部,向潮新闻记者提到了他们学到的一招:工业上楼。

工业上楼,指的是让企业在高层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这一模式2012年就在深圳开始出现,浙江也曾推行“四换三名”,其中空间换地就是为了提高低效用地的效率,尤其是杭州滨江也较早出现了工业上楼、工业综合体等创新。

但在考察中,杭州党政代表团看到了深圳工业上楼的空间供应量之大——

深圳目前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4.2,计划连续5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

深圳 视觉中国供图

深圳的工业上楼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大多工业上楼的空间是由深圳的市属、区属国资平台建设,国企助力产业平台建设成为一大亮点。去年,深圳高规格举行了厂房空间签约,由国资平台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完成“工业上楼”的任务,全力保障制造业企业扎根深圳发展。

深圳成功让工业上楼,也引起了杭州的思考。面积只有杭州八分之一的深圳,城市化率无限接近100%,寸土寸金,通过千方百计创新机制,将国资平台的能动性与制造业用地用楼需求结合起来,保障了工业快速发展。在2022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还首次超过上海,成为了新晋的工业第一市。

“深圳GDP工业占比近40%。”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告诉潮新闻记者,深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到数实融合、软硬结合,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这也将是萧山乃至杭州接下来着重发力方向。

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在广州考察永庆坊街区及老街区 法鑫 摄

一架无人机几个小时就能集齐零配件,在国外要一个月

几乎每一个参加考察的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

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到如今以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享誉世界,深圳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那便是把深入实施产业体系升级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在考察中发现,深圳的产业链配套非常完善,甚至是全世界供应链和产业链配套最齐全的地方之一。

比如在智能装备领域,深圳相关企业总量超4300家,像无人机产业所需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在国外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集齐,在深圳只需几个小时。董毓民说:“大疆背靠深圳完整的产业链,出产无人机技术水准更高、价格水平更低,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无人机这条产业链的完善,正是深圳一直在进行产业体系升级的结果。

深圳城市风光大疆总部天空之城 视觉中国供图

从早期的三来一补,都信息通信制造业,再到如今在集成电路、5G、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前布局,深圳一直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一直在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深圳现在瞄准了‘20+8’个前沿领域。”杭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越剑告诉潮新闻记者,“20+8”即培育壮大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空天技术、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覆盖之广、布局之深,在国内少有城市与之同步。

在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中,深圳产生了一批行业巨头。“深圳很多千亿级的龙头企业,是培育而来的。”王越剑说,这次考察之后他越发深刻感受到,深圳做的不止是强链补链,更有建链,这些都是在抢占产业链、布局新赛道。

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停车场 深圳比亚迪总部 视觉中国供图

深圳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曾超过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

在深圳,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感受到,杭州滨江与深圳南山,在气质上有些相似。

“南山有鹏城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滨江有极弱磁大设置,是国家大装置。”滨江区委书记章登峰告诉潮新闻记者,鹏城实验室重点焦宽带通信、新型网络、网络智能等领域,这都是深圳布局的未来产业,研发创新与产业布局的高度融合提示杭州,要看到和抓住未来的方向。

深圳强创新,强的不止是南山。在考察中,不少领导干部提到深圳“6个90%”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即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甚至,深圳诞生的企业华为,近年来研发投入都在千亿元左右,如果把华为列为一个省级经济体,其研发支出曾高于25个省级行政区。

深圳市场创新活力的澎湃,也少不了“无形之手”的有效调节。从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到以立法形式明确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再到明确2030年全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8%以上,深圳的每一步都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R&D占GDP比重达5.49%。

而同为高新区,滨江能不能成为“杭州版南山?

章登峰介绍,目前滨江也在提升基础研究与产业布局的协同性,谋划了“一园三谷五镇”的创新体系,其中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就将像南山那样,依托于国家级的极弱磁大装置,发展零磁医疗装备、传量子传感仪器等细分产业,助力滨江实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闯入更多的细分赛道,加强数字基建建设,最终提升工业承载力。

广州 视觉中国供图

曾经珠江新城和钱江新城相互学习,如今广州已经有了3条南北向城市轴线

“广州亚运过去了那么多年,但在广州城市客厅、海心沙亚运公园等地考察时,还能清晰感受到亚运给广州城市能级提升带来的巨大影响。”王敏向潮新闻记者发出的这句感慨,反映了杭州此行考察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学习广深如何提升城市能级。

说到城市能级,不由得让人想起广杭两座城市的城市中心。在十多年前,广州的珠江新城和杭州的钱江新城,还是相互学习的对象。

王敏在考察中发现,如今的广州,已经有了3条城市中轴线。这三条中轴线,都是南北向,穿过珠江,奠定了广州世界级大都市的城市框架,也让杭州意识到,拥江发展,大有可为。

曾经相互学习,如今差距拉大,广州做对了什么?

登上广州城市客厅的高楼,踏上珠江北主航道上的小岛海心沙,参加考察的领导干部都感受到了亚运给广州带来的变化。花城广场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在2010 年亚运会前启用,是许多广州市民引以为豪的世界级城建水平和总部集聚区;而海心沙就是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举办地,如今变成了免费开放的亚运公园、市民广州。

杭州也像广州一样,面临着“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历史性机遇。

回望历史,亚运会三次来到中国,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的飞跃、社会的进步。如果说,北京亚运会浓缩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破冰前行的身影,广州亚运会凸显了一个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东方大国新形象,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在国际舞台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

大到全杭州,小到区县市,如何从亚运会的历史性机遇中,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内涵式发展良性互动,将是杭州此次考察后面临的一个更为紧迫的考题。

杭州钱江新城天际线与奥体中心体育场 视觉中国供图

曾经被发问“被谁抛弃”,如今深圳在每个发展阶段都站上了新风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深圳广州就成长壮大于这样的时代,并且也曾碰到过发展难题。

21年前,网络社交还处在BBS这种形态的时代,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引起国内轰动。如今,20多年过去了,深圳不仅没有被抛弃,还依然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深圳为何能够甩掉成长的烦恼快速发展?考察中,许多领导干部都感受到,广深高速发展的密码,就是始终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充分释放国家战略叠加整合效应,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热潮。

“深圳和广州,狠抓开放提升的大格局、大力度、大作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瑾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次考察之中她感受到,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和广州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创了改革开放的生动局面。

孔春浩也深有同感。回想这次考察,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敢、新、抢”。这三个字,都映照出了深圳、广州两座城市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路径——从改革开放先发地,到抢抓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历史机遇和国家战略中,广深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对正在加快融入国家战略的杭州来说,未来几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风口,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孔春浩说,未来,杭州要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个重点,在五大产业生态圈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实施“补链”“扩链”“强链”行动,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新路。

深圳市中心区 视觉中国供图

“真一线”与“准一线”的这层窗户纸到底是什么?成为一线真的好吗?

一线与二线,虽然没有官方说法与排名,一直以来,也没有城市真正突破这层窗户纸,成为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公认的新的真一线。

究其原因,是因“真一线”与“准一线”,虽是一字之差,但真一线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有强大的支柱产业集群,有突出的全球影响力,在诸多领域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合。

无论哪一个坐标系,都是“真一线”与“准一线”实实在在的差距,背后是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高质量人口发展,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是成为真一线的“好处”所在。

当下的杭州,距离“真一线”还有差距,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其他城市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如产业结构是否过于偏软、制造业占GDP比重是否不足、高房价是否对产业发展是否有影响等等,这些都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对于这些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参加考察的党员干部,都看得十分清楚。

“前段时间一季报出炉,深圳同比增长6.5%,广州同比增长虽然只有1.8%,但总量大,对比之下杭州还是有压力的。”王敏告诉潮新闻记者,虽然之前在民间和媒体上,时不时有北上深杭、北上广深杭这样的说法,但在城市能级上,杭州理性看待差距,更加看得清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和问题。这些,都是杭州向广深学习的原因和动力所在。

“当然,我们既要理性看到差距,也不能妄自菲薄”,采访中,这番话是不少参加调研的领导干部的共识。相对国内城市,即使是对比广深,杭州在许多领域仍然具有先发优势、比较优势。

如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杭州的人才集聚趋势近年来居高不下;如杭州在资本集聚方面走在全国第一梯队,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外资利用总量位居全国第五,财政收入水平位居全国第四……

考察之后,如何找准差距,看清优势,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释放更多民生红利,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合的战略力量,将是杭州这座“准一线”向“真一线”取经的真正考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劳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