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点丨张鋆:勤学笃行当好“三员”
张鋆:勤学笃行当好“三员”
(资料图片)
人民公安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欧阳智慧 曹镁曦
张鋆是湖北省保康县公安局寺坪派出所法制员,他勤学善思,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与时俱进,当好“监管员”“参谋员”“培训员”,推动派出所执法高质量发展。去年,他被评为襄阳市公安机关“最美基层民警”。
“监管员”助力构筑执法安全防火墙
“关于涂某被打的警情,24小时内没有在平台反馈处警信息,行为人行政处罚决定书还未公开……”2月20日,张鋆上班后就打开电脑,查看派出所前一天的接处警和受立案情况,发现异常后,他立即在执法问题整改群中进行通报。
每起警情是否登记在册、接处警登记是否完备、是否录入警综平台、每日警情是否回访、音视频是否关联、案件是否及时受立、文书是否制作规范、涉案财物是否登记管理、电子卷宗是否生成……张鋆每天都要对前一天的“警、案、人、物、卷、执法音视频”进行复盘检查,确保每个执法环节都合法规范。
“将县局反馈问题变为常态化自查、每案必查,这样才能将各类执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张鋆告诉记者。
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张鋆依托执法监管平台,每天及时对派出所接处警、受立案等进行巡查,第一时间纠正办案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全所民警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参谋员”辅助打造执法提质增长极
2月16日凌晨,民警谭茂旭负责查处一起开设赌场案,涉及人员20余人。考虑到涉案人员多、讯问任务重、取证难度大、办案时间紧,张鋆从案件侦办开始就全程跟班作业,参加案件侦办分析会,提出侦办意见,制作讯问提纲并提示注意要点。发现笔录中的问题及相关线索后,他及时与办案民警一同进行侦查补证,整个案件的办理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如果不是法制员对证据材料中的疑点、盲点,给出有针对性的侦办意见,案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突破。”案件办结完毕,谭茂旭认真总结经验。因张鋆的提前介入,该案从接处警、受立案到案件移送起诉仅仅用了3天时间,20余名嫌疑人依法受到打击处理,辖区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
作为法制员,张鋆以身作则,引导民警将各项规范执法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全所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培训员”扣好执法“第一粒扣子”
3月6日,张鋆对接处警受立案情况进行巡查时,一起盗窃行政案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嫌疑人许某到胡某的月季园挖走了6棵树苗,价值600余元。“两人是熟人,平时关系不错,盗窃树苗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张鋆通过判断嫌疑人主观动机,发现案件定性有误,通过检查询问笔录后发现胡某曾经许诺送给许某6棵树苗。他迅速与办案民警研讨案情,最终该案以未发现违法事实而终止办理。
工作中,张鋆利用派出所每周二、周四的“枫桥夜校”,组织召开办案评析会,和办案民警一起分享经验、研讨方法,并邀请专家授课,强化培训。日常接处警、现场处置、警情分析定性、案件受立案等方方面面,细到每一类警情的处置规范、每一类警情的处警描述,张鋆都与办案民警一起明确了“规定动作”、总结出了“标准答案”,有效提升了全所民警的执法能力。
“案件侦办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绝不能办冤假错案,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张鋆说,“只要瞄定目标,久久为功,扣好执法‘第一粒扣子’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标签: